假如家有个任性的孩子,总是弄得父母又气又急,打也不成,说也不听,父母一点方法都没。那样,面对任性的孩子,父母到底如何办呢?
孩子有3种任性方法
为了达到某种目的,3-8岁的孩子大都掌握用以下的四种方法。
方法排名第1、哭闹
方法排名第2、哀告
方法排名第3、死缠烂打
方法排名最后:赌气噘嘴、不说话、摔东西、不吃饭
孩子赌气的时间,一般持续得较长,由于孩子已学会了心理战的诀窍,没耐心的爸爸妈妈只好举手投降。
爸爸妈妈的五种行为致使孩子任性
1、孩子过分依靠其他人的评价,来自于爸爸妈妈的过度表彰或批评
适合的表彰有益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,但在现实日常,有的爸爸妈妈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,平常喜欢无原则的表彰孩子,结果致使了孩子缺少自我意识,过分重视其他人的评价,每做一点小事都期望得到表彰,不然就拒绝去做。同样,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使孩子看不到自我。因此,孩子出错时,父母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儿,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,改正缺点。
2、孩子固执、任性,来自于爸爸妈妈过于民主
有不少父母,特别是学历层次较高的,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非常重,不管大事小事都寄期望于晓之以理,结果是理没谈成,孩子却被惯坏了。缘由是孩子缺少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,在日常有很多地方需要依靠爸爸妈妈的指导,假如对其过于民主,比较容易把孩子宠坏,使其变得固执、任性、任性妄为。因此,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,可以以理服人,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,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。
3、孩子犯了错误屡教不改,来自于爸爸妈妈滥用奖励、缺少惩罚
孩子缺少是非判断能力,为了帮助其是非分明,爸爸妈妈应该在平常培养奖惩分明的习惯。有的爸爸妈妈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,而另一些爸爸妈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,只习惯于用奖励,从来不惩罚孩子,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。孩子假如犯错,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。
当然,惩罚并不专指打骂、责惩孩子,其办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,只须达到目的就能了。相反,假如在不适合的场合或时间滥用奖励,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成效。譬如:孩子在墙上乱画画,本来爸爸妈妈只须准时制止和教育就能了,可有些爸爸妈妈偏要用奖励的办法,假如你不往墙上画,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。显然,这种办法会放纵孩子以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。
4、孩子不服从管教,来自于爸爸妈妈间的教育建议不统一
因为各种缘由,绝大部分爸爸妈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多少的分歧。聪明的爸爸妈妈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,以求在达到建议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。然而,也有不少爸爸妈妈缺少交流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,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,这种现象的直接风险是让孩子感到缺少安全感、不知所措。
因此,在孩子面前,爸爸妈妈应注意维持建议的一致,切勿互不相让。由于假如孩子认可了爸爸妈妈某一方说了算,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,另一方将非常可能没办法说服、管教孩子,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。
5、孩子缺少自信,来自于爸爸妈妈的盲目抹杀和过分保护
有的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所有大包大揽,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我们的羽翼下,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舍得让他们做,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我们的视线内。这种过分的保护,紧急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进步,致使孩子缺少独立的生活能力,社交困难、缺少自信、犹豫不决,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。
与此相反,有的爸爸妈妈则一直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,喜欢拿别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做比较,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需要孩子。长此以往,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、上进心盲目抹杀,让孩子感觉自己非常无能,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。
巧妙应付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
1、安静缓和法
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用的一种办法。孩子发脾气时,情绪开心、激动,有时甚至大哭大闹、大嚷大叫。假如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、抚爱、哄劝的办法,反而会使孩子愈加哭闹不休;假如大人态度暴力,急躁地打骂孩子,仍然很难阻止孩子的任性。安静缓和法需要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,需要孩子停止哭闹,让他安静下来,此时没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我们的任性是错误的,待孩子平静将来,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。譬如,当遇见孩子发脾气、哭闹不休时,爸爸妈妈不必理他,让他发泄一会,然后给他喝些开水,让他喘口气,帮助他平静一些,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,爸爸妈妈离开一会;假如屋里人多,可让他在别的空屋,把门关上。但不要锁上,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。注意语调要坚决,但不可用责备口吻。把孩子隔开,只不过让孩子了解发脾气会干扰其他人的学习和休息,而不是惩罚他,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,安静睡觉,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。
2、通俗解说法
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,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,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同意。每当孩子和父母出现顶牛的现象时,父母可用讲故事、讲笑话的办法来缓和矛盾,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。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办法,要有选择、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,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领会,对号入座,改正不好的习惯。
3、不予理睬法
对孩子的嘀嘀咕咕、纠缠不休等行为,父母可以故意不加注意,装作没听见或者暂时离去。这是一种防止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办法。譬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需要时,一时很难说服他,这个时候可使用不予理睬法,也就是平常说的冷处置。使用这种办法要收到好的成效,家庭中所有成人需要一致,同时使用不予理睬法。当孩子平静将来,对他也不可以迁就让步,应当像没发生事情那样,不予理睬。
4、攻心为上
爸爸妈妈第一要有好而坚定的心理状况。不要觉得拒绝孩子会导致伤害,相反,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。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,那样面对他刚开始的不合理需要,爸爸妈妈必须要坚决地说不,不可以有丝毫心软。
5、以退为进
爸爸妈妈可以先退一步。譬如孩子想要一个不可以给他的东西时,母亲可以如此说:这是母亲的,母亲目前不需要,可以给你玩一下,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母亲。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:孩子,把东西还给母亲,将来想要的时候再跟母亲说。
6、预先申明
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,所以必须要给他定个规矩,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置。譬如和孩子约定:早上父亲要上班,你需要按时起床,按时吃早餐,才能按时送你去婴幼儿园。
假如你起床晚了,就只好舍弃早餐,由于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。一旦孩子赖床,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,并告诉他:对不起,孩子,大家有约在先,不可以随便破坏。
7、说一不二
对待孩子的需要不可以先抑后扬。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好欺负,从而无理需要愈加多,级别愈加高,一旦爸爸妈妈难以满足他的需要,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,导致意料之外的恶果。因此,拒绝孩子,必须要从一而终。
8、战后要善后
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不之后,要耐心向孩子讲解拒绝的原因,让他了解不可以的道理。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原因,会让他感觉受了委屈,甚至产生焦虑、恐惧、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。虽然这种讲解孩子未必听得懂,但至少能让他了解:爸爸妈妈拒绝他是有理由的。